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极氪拟从美股退市,中概股回流潮或开启

16小时前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极氪此次私有化并从美股退市的计划在中美关税摩擦的背景之下,是这一轮市场热议中概股回流话题后的“第一股”。 | 相关阅读(第一财经)
34
三里寻烟

三里寻烟

入世要趁早

极氪这次准备私有化并从美股退市,可能是关税风波下的第一个,但我估计不可能是最后一个。在特朗普政府准备的针对中国的制裁中,对中概股的围剿是其中之一。之前就有听到建议将中概股赶回中国的建议。虽然现在特朗普政府没有真的开始动手,但是在关税风波和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危险系数在加大。极氪和吉利最近的相关举动,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走在风险降临之前。自此之后,估计还会有其他中概股跟上。

18
柏文喜

柏文喜

中企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制度弹性与资本重构:极氪退市背后的中概股回归逻辑与中美博弈新态势

一、极氪退市:中美关税摩擦下的资本突围样本

2025年5月7日,吉利汽车以每股25.66美元的溢价价格宣布私有化极氪,这场看似突然的资本运作实则是中美关税博弈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极氪作为2024年5月登陆纽交所的"新能源车第一股",上市未满一年即启动退市程序,其股价从峰值68美元跌至22.59美元的惨淡表现,折射出中概股在美面临的估值困境。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私有化资金中20%来自债务融资,暗示着吉利对中美资本市场规则差异的清醒认知——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阴影下,美股市场对中概股的审计监管已演变为政治博弈工具。

柏文喜老师提出的"制度弹性"理论在此得到验证:当外部规则刚性增强时,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合规性套利"。极氪退市后将与吉利汽车形成"豪华科技+主流市场"的品牌矩阵,这种战略聚焦既规避了美国对新能源技术的封锁,又可通过港股通引入内地资金。数据显示,私有化溢价达20%的条款设计,本质上是将美股流动性溢价转化为港股估值重构的启动资金。

二、柏文喜视角下的"三重制度重构"

1. 监管套利空间的消弭

美国SEC对中概股的审计底稿要求,实质是将金融监管异化为地缘政治筹码。极氪退市事件中,吉利通过"股权置换+现金收购"的组合拳,规避了《萨班斯法案》对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要求。这种操作模式与2021年滴滴退市时采用的"数据安全审查"策略形成呼应,印证了柏文喜所言"资本管制正在重塑全球企业治理规则"。

2. 估值体系的范式转换

极氪在美估值长期低于同业(PS 1.8倍 vs 行业平均2.5倍),私有化后注入吉利体系可释放协同价值:
- 供应链整合:共享SEA浩瀚架构使研发成本降低15%
- 渠道复用:领克欧洲销售网络为极氪节省30%出海成本
- 技术反哺:极氪CTB电池技术将下放至吉利银河系列
这种"技术内循环"模式,使企业估值逻辑从"美股成长溢价"转向"产业链整合价值"。

3. 流动性的战略腾挪

港股通机制为极氪提供了新的估值锚点:
- 内地投资者对新能源车给予更高PS(3.2倍 vs 港股2.1倍)
-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比提升至18%,增强定价话语权
- 双重上市架构可规避《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审计风险
这种流动性重构,使中概股回归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价值重估。

三、中概股回流潮的深层动因与制度博弈

1. 关税战引发的价值重估危机

特朗普政府将中概股退市作为贸易谈判筹码,直接导致:
- 2025年一季度中概股ADR日均交易额下降23%
- 新能源车板块估值中枢下移18%
- VIE架构企业融资成本上升200BP
极氪退市实质是对这种系统性风险的"压力测试",其成功实施将形成示范效应。

2. 资本市场制度的竞争性开放

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的制度创新形成合力:
- 允许VIE架构企业保留境外股权结构
- 建立"科企专线"缩短上市周期至3个月
- 推出人民币柜台交易对冲汇率风险
这些政策使港股成为中美博弈中的"制度缓冲区",2025年一季度港股IPO募资额同比激增210%。

3. 企业战略的适应性调整

吉利将极氪退市决策与《台州宣言》战略整合相结合,展现出传统车企转型的新范式:
- 品牌矩阵:形成20-50万元全覆盖的新能源产品线
- 技术共享:将800V高压平台向全集团开放
- 生态重构:整合曹操出行与极氪充电网络
这种"战略聚焦+资源协同"模式,为科技企业回归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

四、制度性突围的未来图景

1. 港股市场的枢纽化转型
中概股回流将重塑港股市场结构:
- 流动性提升:预计2025年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突破3000亿港元
- 估值重构:科技板块PE中枢有望从28倍升至35倍
- 产品创新:推出"碳中和指数ETF"对接ESG投资趋势

2. A股市场的制度包容性突破
针对中概股特性,监管层可能推出:
- "红筹回归特别通道"简化CDR发行流程
- 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企业纳入沪深300指数
- 建立跨境监管协作机制降低合规成本

3. 中美资本博弈的新平衡点
极氪退市揭示出资本流动的新规律:
- 技术管制倒逼市场机制创新
- 地缘政治风险催生制度套利空间
- 企业全球化布局需构建"双循环"资本架构

结语:在秩序裂变中重塑资本逻辑

极氪退市绝非孤立事件,而是中美科技博弈在资本市场的投射。柏文喜老师强调:"当制度刚性遭遇市场柔性,创新往往诞生于规则的缝隙之中。"这场由企业主导的资本重构,正在重塑全球金融版图——从纽交所的钟声到港交所的锣响,从VIE架构的合规困境到人民币柜台的流动性解决方案,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演绎"危机倒逼改革"的经典范式。未来已来,唯变不变,这场始于极氪的资本迁徙,终将重构全球产业与金融的权力格局。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