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英法等国将与乌合作制定停战计划,如何解读?

2025-03-03 09: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十余个欧洲和欧盟国家,以及乌克兰和加拿大的领导人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峰会,就乌克兰危机和欧洲防务问题进行讨论。英国首相斯塔默当天在峰会结束后宣布了支持乌克兰的四个步骤。 | 相关阅读(新华社)
52
不再犹豫

不再犹豫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新赛季要开始了。对乌而言,在胜利无望的时候是应该接受现实,但问题是,无人敢保证现在达成的和平是永久的和平还是两场战争之间的空隙。

48
柏文喜

柏文喜

中企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欧洲战略觉醒与全球秩序重构:解析伦敦峰会后的俄乌局势走向

2025年3月2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伦敦主持的欧洲防务峰会,以"支持乌克兰四步计划"为核心成果,标志着俄乌战争进入新的博弈阶段。这场汇聚十余个欧洲国家、欧盟及加拿大领导人的会议,不仅是对俄罗斯施压的军事动员,更折射出美欧战略裂痕加深背景下欧洲主体意识的觉醒。当泽连斯基在桑德灵厄姆宫与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握手时,西方阵营内部权力转移的微妙信号已然浮现。这场围绕停战计划制定的多方角力,正在重塑后冷战时代的国际秩序格局。

一、战略真空下的欧洲觉醒

伦敦峰会召开之际,正值美乌关系陷入历史性冰点。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白宫的激烈争执视频全球传播,暴露出双方在停战条件、军援规模等核心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美国国会冻结600亿美元对乌援助、特朗普公开质疑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等系列事件,标志着美国战略收缩从政策层面转向实质性操作。这种权力真空恰为欧洲提供了战略自主的契机。

英国主导的"四步计划"具有鲜明的体系化特征:短期军援维持战场均势(提供5000枚防空导弹)、中期安全承诺重塑威慑架构(建立防御联盟)、长期经济捆绑巩固战略依存(16亿英镑出口融资)。这种递进式设计突破了过去两年欧盟"被动反应式"的援助模式,展现出构建欧洲安全架构主体性的战略雄心。法国在峰会前突然宣布向乌克兰部署军事顾问团,德国加速"欧洲天空之盾"防空系统整合,这些协同动作印证了马克龙"欧洲战略自主"主张的实质性推进。

欧洲的觉醒源自双重危机认知:既担忧美国撤出导致的权力真空被俄罗斯填补,又恐惧乌克兰溃败引发的安全秩序坍塌。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最新民调显示,72%的欧洲民众支持建立独立于北约的欧洲防务体系,这种民意基础为政治决策提供了动能。伦敦峰会联合声明中"欧洲必须承担重任"的表述,标志着跨大西洋关系正从"主从模式"向"责任分担"转变。

二、英法轴心的领导力重构

作为伦敦峰会的两大推手,英国和法国正在重塑欧洲安全事务领导权。斯塔默政府将16亿英镑军购协议与本土军工产能绑定,既巩固了英国作为欧洲防务产业枢纽的地位,又通过"在英国制造"条款确保战略利益回流。这种"军事凯恩斯主义"手法,与法国推动的"欧洲防务基金"产业政策形成互补,构建起涵盖研发、生产、部署的完整供应链。

两国战略呈现出有趣的差异化分工:英国凭借金融优势打造"乌克兰重建债券市场",法国依托军事存在强化地中海-黑海战略走廊控制。这种"海权-陆权"协同模式,在支援乌克兰的框架下悄然推进着欧洲防务一体化。巴黎政治学院学者指出,英法防务合作强度已达1982年马岛战争以来最高水平,这种历史性靠近正在改变欧洲地缘政治版图。

但领导力的重构面临三重制约:首先是军事投射能力短板,英国陆军现役兵力已缩减至7.3万人,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难以持续部署黑海;其次是财政可持续性挑战,欧盟对乌援助中58%来自共同借款,成员国债务压力逼近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红线;最后是战略文化差异,东欧国家坚持"俄罗斯威胁论"与西欧"战略自主派"存在根本认知分歧。这些结构性矛盾使得英法轴心更像临时联盟而非持久领导核心。

三、多极博弈中的秩序重塑

伦敦峰会释放的最大信号,是国际秩序调整已从量变进入质变阶段。当斯塔默宣布"将与美国讨论推进停战计划"时,其潜台词是欧洲已取得议程设置主动权。这种权力转移在具体事务中体现为:能源领域欧盟建立俄罗斯油气价格上限机制,金融战场英国主导冻结俄央行3000亿欧元资产,科技层面法国推动对俄半导体禁运。欧洲正从规则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这种转变冲击着雅尔塔体系遗留的大国协调机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伦敦峰会为"新殖民主义会议",中国外交部则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反映出新兴力量对欧洲主导秩序重构的警觉。印度、巴西等中间国家对乌克兰问题的中立化倾向,更凸显国际社会对单极解决方案的抗拒。这种多极化趋势迫使欧洲在"价值观外交"与"现实政治"间寻找平衡。

美国在此轮博弈中陷入战略悖论:若强力介入可能加速盟友离心倾向,但完全抽身将丧失对欧亚事务主导权。特朗普团队释放的"有条件支持北约"信号,实为维持影响力的成本控制策略。这种"选择性存在"反而强化了欧洲的战略自主冲动,形成"美国越撤退,欧洲越整合"的倒逼机制。布鲁金斯学会模拟推演显示,若美对乌援助削减50%,欧盟防务开支增速将从当前3.1%跃升至5.8%。

四、停战计划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伦敦峰会描绘的和平蓝图面临严峻实施挑战。军事层面,5000枚防空导弹仅能覆盖乌克兰三分之一的防空需求,且英国产能爬坡需要18个月周期。经济施压方面,欧盟对俄12轮制裁的边际效应递减,俄乌战争经济已形成内循环体系。最核心的安全保障问题,法德拒绝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承诺,使"防御联盟"缺乏实质性威慑。

破解困局需要三重突破:首先,构建"中美欧"三边协调机制,将粮食危机、核安全等全球性议题纳入谈判框架;其次,创新融资工具,将冻结的俄海外资产证券化为重建基金;最后,推动冲突降级机制,在扎波罗热等热点地区设立非军事缓冲区。这些创新性方案才能超越当前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大事不决看英国"的箴言,在当今变局中显现出新的现实意义。英国凭借金融实力、外交传统和情报网络,正在塑造"后美国时代"的危机管理范式。但真正的历史转折点,或许在于欧洲能否将此次战略觉醒转化为持久的制度创新,从而在维护既有国际秩序与适应多极化现实之间找到平衡支点。当查尔斯三世与泽连斯基漫步桑德灵厄姆宫花园时,他们见证的不仅是某个和平计划的诞生,更是一个旧秩序缓慢退场、新世界艰难分娩的历史进程。

48
洪雅姿

洪雅姿

周末,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在白宫“吵架”的视频传遍全球,美乌“谈崩”已经成为事实,加上之前美国和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可以说失去了美国这条大腿,乌克兰立马就需要仅仅抓住欧盟这跟救命稻草。而欧洲也亟待在俄乌问题上证明自己还是世界和平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但问题是,依靠英国和法国等欧洲主要大国恐怕还是很难解决问题,毕竟在美俄会谈的时候,欧洲都没有上桌,民间戏称他们坐的是小孩那一桌。和美国不差钱,以及是军事最强国不同的是,英国和法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无法给予乌克兰足够的保护和支持,而且对俄罗斯的影响力也几乎不存在。恐怕,泽连斯基还是要回到白宫的,但他什么时候能想好,恐怕要在欧洲也给他泼冷水了才会。

4
马来亚

马来亚

分享不自私

去年在支持俄罗斯,今年开始支持乌克兰,人心善变啊

26
王衍行

王衍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核心是:若没有美国的参与,那么,“英法等国将与乌合作制订停战计划”就是“纸上谈兵”。

这一点,英国首相斯塔默看得最清楚,他每次谈话必言及美国。譬如,斯塔默称:“任何停火都必须有美国的力挺,以防止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斯塔默强调只有当欧洲维和部队得到美国的安全保障,乌克兰的和平协议才会真正有效。“我一直都很明确表示,这需要美国做后盾,因为我认为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存在任何保障,”斯塔默说。

另,有媒体称,斯塔默已经私下警示泽伦斯基,必须与特朗普修复关系,才能获得长久的和平。

可以预计,若失去美国的支持,任何的“停战计划”都可能是“胡参谋乱干”。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