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特朗普在中东的“大动作”计划?

路策
特朗普政府在国际地缘安全策略上被认为将中东地区放在了首位,而最大的制约对象就是伊朗。作为回应,伊朗从1月初就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大规“伟大先知19”模军演行动。但貌似特朗普方面对伊朗秀肌肉的行动不太敏感,近期还恢复了“极限施压”政策更是火上添油。
还是中东方向,特朗普将巴勒斯坦人安置到其他国家的提议已经遭到了包括埃及、约旦、沙特以及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等国家和组织的反对,看样子很难将构想变成现实。仅从经济方面的因素来看,接收加沙难民会对各邻国的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大量难民的涌入势必导致住房、医疗、教育等资源出现短缺。以埃及为例,埃及在中东地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自身就面临着就业不充分、国际收支赤字等的问题。

柏文喜
特朗普的“大动作”与中东棋局:一场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碰撞
2025年2月4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第15天,一系列政策动向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这位争议性人物。从启动裁撤美国教育部的行政程序,到提出“接管加沙地带并清空巴勒斯坦人”的激进计划,再到恢复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特朗普正以雷霆手段重塑美国的内政外交格局。然而,这些举措的背后,既有其政治理想的投射,也暴露出深刻的现实矛盾。
一、国内改革:裁撤教育部与保守主义议程的推进
特朗普政府于2月4日正式启动裁撤美国教育部的行政程序,这一计划分为两步:首先通过行政命令削减职能,随后推动国会立法彻底关闭该部门。此举旨在兑现其竞选承诺,核心逻辑是反对联邦政府过度干预地方教育事务,主张将教育管理权下放至各州。
政策动因与争议
支持者认为,联邦教育部效率低下且浪费资源。例如,2025财年其预算超200亿美元,但美国学生在国际测试中的数学排名仅第26位,远低于芬兰、韩国等高绩效国家。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批评该部门“未能缩小种族和贫困带来的教育差距”,反而通过进步主义政策(如LGBTQ权益保护)加剧了意识形态对立。
然而,反对声浪同样强烈。教育部承担着向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助学金(如佩尔计划)、管理1.6万亿美元学生贷款、监督教育公平等重要职能。全国教育协会警告,裁撤将导致弱势群体失去关键支持,甚至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因教育部的大部分职能由国会立法确立,完全废除需国会批准,而当前民意调查显示61%的选民反对这一计划。
政治博弈与未来挑战
特朗普的策略或更多是象征性姿态。即便行政命令能暂时削弱教育部职能,国会立法仍面临民主党阻挠。但此举无疑巩固了保守派基本盘,并为其“小政府”理念树立标杆。此外,该计划与马斯克推动的“联邦机构精简运动”相呼应,反映出科技资本与政治权力结合的新趋势。
二、中东战略:接管加沙与“新殖民主义”争议
在裁撤教育部的同时,特朗普的中东政策引发更大震荡。他宣布计划接管加沙地带,并将180万巴勒斯坦人“永久安置”至约旦、埃及等周边国家,同时推动美国主导该地区重建。这一提议被国际社会批评为“种族清洗”,甚至被比作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实践。
计划的政治逻辑与现实困境
特朗普的逻辑基于两点:其一,加沙地带长期冲突导致基础设施崩溃,重建需外部力量介入;其二,通过迁移人口消除哈马斯的生存土壤,为以色列提供“绝对安全”。以色列极右翼对此表示欢迎,财长斯莫特里赫称其为“跳出定式思维的解决方案”。
然而,该计划面临多重阻力:
1. 法律与道德风险:强行迁移可能违反《日内瓦公约》关于禁止强迫人口转移的规定,国际刑事法院或将其定性为“战争罪”。
2. 邻国抵制:埃及、约旦明确拒绝接收难民,沙特等国虽未直接表态,但长期对巴勒斯坦人保持戒心——历史上巴解组织曾引发约旦“黑九月事件”和黎巴嫩内战。
3. 经济负担:安置数百万难民需巨额资金。埃及自身失业率高达9.6%,粮食安全问题严峻,无力承担额外压力。
地缘博弈与美国的算盘
特朗普的“加沙重塑计划”暗含地缘野心。若美国主导重建,可能将加沙打造为“中东经济特区”,甚至设立军事基地,强化对地中海—红海航道的控制,进而削弱中国“一带一路”在中东的影响力。此外,该计划与恢复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形成联动——通过孤立伊朗、拉拢阿拉伯国家,重构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
三、对伊政策:极限施压与地区安全危机
特朗普在2月4日签署总统备忘录,恢复对伊朗石油出口“零容忍”政策,并威胁阻断其核计划。这一政策与拜登时期的缓和路线截然相反,导致中东局势进一步紧绷。
政策后果与伊朗的反制
伊朗迅速以军事演习和导弹试射回应。1月初启动的“伟大先知19”军演展示了射程超1000公里的反舰巡航导弹,可直接威胁波斯湾美军舰艇。与此同时,伊朗外交部呼吁国际社会制止以色列的“战争罪行”,试图将矛盾转向巴以问题。
美国的战略误判?
特朗普政府似乎低估了伊朗的韧性。2018年首次实施“极限施压”时,伊朗原油出口从250万桶/日骤降至20万桶,但通过灰色市场和非美元结算维持了经济生存。如今,中俄与伊朗的能源合作深化,美国单边制裁效力已大打折扣。此外,强硬政策可能迫使伊朗加速核研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其浓缩铀存量已达武器级门槛的90%。
四、结语:理想主义外壳下的现实困境
特朗普的“大动作”体现其“交易主义”外交风格:以高压手段迫使对手让步,以国内保守议程巩固权力基础。然而,这些政策在现实中遭遇多重挑战:
- 国内改革 受制于法律与民意;
- 加沙计划 缺乏国际合法性;
- 对伊施压 可能引发核扩散风险。
若特朗普无法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点,这些“大消息”或将沦为政治噱头,甚至加剧美国的内外危机。未来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在激进议程与可行性之间建立桥梁——而这,正是考验政治智慧的真正战场。

五哥
这是打着救助的幌子,想占人家地